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拓展了黄土高原地区人类的居住空间,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篇章,“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陕州地坑院景区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础上,将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内设不同主题。最具特色的主题院落有——展示陕州特色剪纸的剪纸院,表演陕州传统曲艺锣鼓书的曲艺院、展现当地婚俗特色的婚俗展示院,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与此同时,景区还保留了许多未经开发的地坑院供游客参观,沿着陕塬的黄土寻找失落的地下古村落,使地坑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地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体验互动性强,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捶草印花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印染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把一种野生植物“芊棒棒草”采摘回来,夹在白棉布里摆放成花型图案,然后铺展在石头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渗印在白布,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有了这种技艺,朴素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三门峡陕州,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当地的老艺术家们用豫西地方土语吹拉弹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堪称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艺术价值非常突出。
为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景区设立了旅游商品销售区,百艺苑仿古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古韵悠悠,街道上家家户户门上黄底红字的长幡迎风飘扬,屋内摆放着工艺品、古董字画、金银玉器,一件件艺术品巧夺天工,意趣盎然。
景区还引进了陕西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的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十碗席”,它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荤素搭配、汤菜兼有、独具风味,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享受一把舌尖上的狂欢。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地坑院已经不再是陕塬人民居住的唯一方式,它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陕州地坑院景区的建设是对地坑院资源的有效、有力保护,通过保护性的开发,为世人再现地下古村落的神秘与魅力,。
一、自驾车路线
A.连霍高速三门峡西下高速
(1)出高速闸道后左转进入G310向东行驶。
(2)沿G310行驶约8公里,右转进入高阳路。
(3)沿高阳路直行1.6公里至陕州大道左转进入陕州大道。
(4)沿陕州大道直行约1公里过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右转沿陕塬路直行约5公里即到。
B.连霍高速三门峡东下高速
(1)出高速路口后直行进入G310快速通道。
(2)沿G310行驶17.5公里,左转进入高阳路。
(3)沿高阳路直行1.6公里至陕州大道左转进入陕州大道。
(4)沿陕州大道直行约1公里过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右转沿陕塬路直行约5公里即到。
二、公交车路线
★ ★ ★ 【三门峡西火车站】
(1)乘坐陕州区7路车至终点站(即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下车)。
(2)转乘通往地坑院的旅游专线车直接抵达景区。
★ ★ ★ 【三门峡南高铁站】
(1)乘坐5路公交车(西站方向)至交通局下车。
(2)往东步行50米,路南站台乘坐地坑院旅游专线车。
★ ★ ★ 【三门峡东火车站】
(1)乘2路车至市中心医院下车。
(2)转乘108路车至高阳山温泉度假酒店下车。
(3)转乘地坑院旅游专线车直接抵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