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在“教室”来的都是“同学”,到点准时上课,起立,叫声“老师好”,有时还轮到唱国歌,迟到则要罚站。课桌就是餐桌,桌号是语文、数学、英语(论坛)、政治,每桌一位“课代表”,菜单是一张选择题答卷,服务顾客的则是“班长”、“中队长”还有当天的“值日生”。如果不是因为桌上热腾腾的美食,谁会想到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在一所学校,而是在一间餐厅里。
“80后”顾客在餐厅中边吃火锅边“上课”
一间教室里的餐厅
进门先看身份证,不是“80后”就不用进来了,因为店老板不会让你进,倒不是对“70后”、“90后”有看法,店老板原话:“70后”会觉得这里幼稚,“90后”理解不了。如果只是为了品尝美食,这里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吃得“有点累”,还“有点赶”,90分钟准时下课,不能“拖堂”。不过,如果是为了一段共同的回忆,这里倒是个有意思的去处。在北京西城区新建胡同甲8号,记者找到了藏在胡同里的“8号学苑”火锅店。
晚上5点半,当天的第一节课开始,不大的店面坐得满满当当。按照大黑板上的课程表,这节是政治课。碰巧坐在“政治”桌的尹思思就成了“课代表”,被“老师”点名要求站上讲台给大家上一堂简短的政治课。
尹思思在北京一家旅游公司作导游,在网上看到餐厅的照片和介绍后,就和几个同龄朋友来尝鲜了,用这里的说法就是“新同学入学”。虽然吃得还有点“紧张”,又要想着讲课的内容,还得答完一张试卷好办“学生证”,也就是会员卡,但吃完还是很开心。“就是想找小时候那种久违的感觉。”尹思思告诉记者。
这家专对“80后”开放的课堂式餐厅还真吸引了不少“粉丝”。1980年出生的袁宝是这家餐厅的创办人之一,每天晚上都在这里当“老师”。他告诉记者,从2010年5月正式营业至今,8号学苑已经拥有6000多名会员,每天的营业流水在5000元左右。火锅不贵,人均消费40元左右,也适合‘80后’刚工作不久的收入状况。”
袁宝说,餐厅的定位不仅仅是提供吃饭的场所,还会经常组织社交活动,比如春游、秋游、一起玩游戏等等,现在正在筹备一个“80后”的话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