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安全的认识,小知识改掉大毛病
2011-11-26 0:31:14
访问量:2889499
(一)、健康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健康?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健康的四大支柱
1、充足的睡眠 2、适量的运动
3、乐观的心态 4、均衡的营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几种表现:
(1)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
(2)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3)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
(4)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
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最容易亚健康的人
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是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是压力大的人;
7、是生活无规律的人;
8、是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 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起居无规律、作息不正常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对于青少年,由于影视、网络、游戏、跳舞、打牌、麻将等娱乐,以及备考开夜车等,常打乱生活规律。成人有时候也会因为娱乐(如打牌、麻将)、看护病人而影响到休息。
3、过度紧张,压力太大。特别是IT白领人士,身体运动不足,体力透支。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四、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一) 经空气传播
1.经飞沫传播 2.经尘埃传播
(二)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 包括两种传播方式。一类是由饮用粪便污染的水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另一类是由于与“疫水”(感染的水体)接触而引起的疾病
(三)经食物传播
所有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及个别呼吸道病(如结核病、白喉等)可经食物传播。
引起食物传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另一种是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
(四)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 包括两类传播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 指传染源与易感者接触而未经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热等。
2.间接接触传播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传播
(五)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或机械携带而传播的传染病。
(六)经土壤传播
土壤受污染的机会很多,如人粪施肥使肠道病病原体或寄生虫虫卵污染土壤,如钩虫卵、蛔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孢可以长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伤风、炭疸、气性坏疽等,若遇皮肤破损,可以经土壤引起感染。
(七)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 是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传播,称为医源性传播。
(八)垂直传播
在产前期内孕妇将病原体传给她的后代,称为垂直传播 此种传播是孕妇与胎儿两代之间的传播。
营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营养,是维持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我们的活动上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作为身体的活动的起源的能源不足,营养就不可能很好地普及到身体和大脑里,就会引起人发呆,发倦等不良好的症状。凡是我们能够消化吸收的食物,最终会被人体分解成七种东西,我们称之为七大营养要素,它们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七大营养要素是人体必需的,维持着我们身体的一切生理活动。
环境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河流被大量的化工品、有害及有毒物质污染,造成鱼类、水生物及浮游生物发生变异。汽车排出的废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氟利昂的滥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加使皮肤受到损坏;城市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建筑污染以及大量使用电器造成的电磁波污染都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素,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体健康,减少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危害健康
(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
1、体育运动可以使我们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的本原,丰富社会交往;体育体现出自由开放精神,使其成为人们和睦相处的良方,起到净化人们身心的作用。
2、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健康行为,促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防止疾病的发生。
3、体育运动可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与生活质量
4、体育健身可以充实人们的生活空间,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心理空间宽阔而深邃。
5、体育活动是快速生活节奏的心理调节器;体育可以舒缓现代社会竞争给人们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6、体育为现代人提供丰富、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可使体育健身休闲方式向创造型、开放型转变,造就科学文明生活的方式。总之,在现代社会,体育运动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职业健康与职业病的基本知识
一、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是研究并预防因工作导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工作中因环境及接触有害因素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二、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要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引》中所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
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
1 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2 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3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4 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5 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 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7 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8 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9 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职业病-特点
中国职业病呈现五大特点,分别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四)消防安全知识
火灾的预防
火灾是残酷的,但它又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火灾扑救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1、火灾预防的主要措施
(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只有提高了防火安全意识,才会时刻留意身边的火患,控制一切火源;才会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会主动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2)遵守学校防火制度。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学校制定有关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诸如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增加用电设备,禁止使用“电炉”、“热得快”;禁止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在宿舍使用蜡烛等。绝大多数同学均能规范遵守,但也有极少数同学因为缺乏认识,常常违规而行,导致火灾发生。
(3)加强消防法规学习。火灾防范管理要依法进行,这是因火的破坏性所决定的。为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强制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及一百一十五条,对防火及过失引起火灾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故意纵火最高刑罚是死刑。
2、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
(1)迅速拨打报警电话。救火必须分秒必争,发生了火警,在扑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在拨打火警电话时要沉着冷静,讲清火灾的单位、地点及自己所用的电话号码,并尽可能讲清楚着火对象、类型和范围以便消防队“对症下药”。
(2)及时扑救初起火灾。灭火的方法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抑制灭火法等。及时、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火场致人死亡的最重要一环。
(3)隔绝空气灭火法。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因缺氧而熄灭。如点燃的蜡烛烧燃了课桌上的纸张、书本等时,不能挥舞拍打,用一条湿润的毛巾覆盖在上面,火就能熄灭;食堂炒菜时,油锅内的油起火,盖上锅盖,就可使火熄灭;电器、煤气着火都可用毛毯、棉被覆盖灭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的也是这个道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对于赤磷、硫磺、电石、镁粉等化学易燃物的燃烧,常用干粉、干沙、干土灭火。
(4)冷却降温灭火法。用水、干冰等直接喷撒在燃烧物上,水、干冰气化吸收热量降温,且形成水气、二氧化碳隔绝空气,一般说来水是很好的灭火剂。但对于某些物品的失火则不能用水扑救,只能使用专门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金属钠、钾、钙、碳化钙等遇水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热量,引起剧烈燃烧或爆炸。对于轻于水的油类等物质着火,用水扑救会扩大燃烧范围。高压电器设备未断电时,若用水扑救,可能引起导电。其他如纸制品仓库、精密仪器、高温生产装置失火都不宜用水扑救。储备有浓硫酸、浓硝酸等物品的仓库失火也不宜用水扑救。
(5)可燃物隔离灭火法。把燃烧火源与周围可燃物分离开来。如森林灭火,常常开辟隔离带,使火势不再蔓延而得以控制;把失火处附近的液化气罐和其他可燃物移开;或把不大不重的着火物移至空旷处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3、火灾扑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一边报警,一边接应,一边组织人员扑救。
(2)沉重冷静,听从指挥,积极配合遵守秩序。
(3)控制火势,救人在先,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4)相邻居室,切勿开门,防止浓烟烈火侵入。
(5)呼吸慢浅,匍匐前行,呼吸近地新鲜空气。
(6)谨慎上楼,屏住呼吸,避免浓烟上升窒息。 (7)湿润毛巾,掩住口鼻,低头弯腰抓地慢行。
(8)关紧房门,探头呼叫,等待紧急求援脱险。
4、家庭中的火灾常由用火不慎和使用电器不当引起,青少年们要注意:
1、使用火炉取暖,火炉的安置应与易燃的木质家具等保持安全距离,在农村,则要远离柴草。
2、烘烤衣物要有人看管,人不能长时间离开。
3、火炉旁不要存放易燃物品。
4、生火时,不要使用煤油、汽油助燃,以防猛烈燃烧发生火灾。
5、掏出的未熄灭的炉灰、煤渣要倒在安全的地方,以防引起别的物体燃烧起火。
6、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7、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8、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9、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10、煤气罐应远离火源使用;要定期检查,确保煤气设施及用具完好
5、学校如何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人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选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6、外出活动如何注意防火
外出活动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在防火方面要做到:
1、要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规定。
2、一般不要组织野炊活动,确实需要组织的,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和时间,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火,用火完毕,应确实熄灭火种。
3、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易爆品进人林区、草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4、自觉保护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
5、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报告。
发生火灾,如何报警?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县)、街道、胡同、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3、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4、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5、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
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青少年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
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地灭火。
3、用扫帚、拖把等扑打,也能扑灭小火。
4、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
5、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用水扑救,也不可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7、有条件的,还可以学习一些简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火灾逃生方法
当你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在等待消防员救助的时间里,如果你能够利用地形和身边的物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让自己命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机”。火场逃生不能寄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对消防常识的学习、掌握和储备,危难关头才能应对自如,从容逃离险境。
一、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二、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三、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
四、棉被护身法: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
五、毛毯隔火法: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
六、被单拧结法: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
七、跳楼求生法:火场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但要选择较低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八、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九、竹竿插地法:将结实的晾衣杆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下。
十、攀爬避火法: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
十一、楼梯转移法: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
十二、卫生间避难法: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
十三、火场求救法: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十四、逆风疏散法: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
十五、“搭桥”逃生法: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五)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犯罪的内涵
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网络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 犯罪种类及表现形式:
1、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种类: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
2、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罪;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罪;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及色情、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提供国家机密的犯罪。
犯罪特点:行为的跨国性;公然犯与隐秘犯的交织性;无犯罪现场性;犯罪危险及结果的广域性、变异性、快速性;犯罪证据的可修改性;犯罪成本的低投入性。
犯罪趋势:网上犯罪平民化趋势;网上寻找作案目标的趋势;虚拟毒品趋势;网上犯罪数量剧增且总量居先的趋势;网上信息战争趋势。
青少年迷恋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迷恋网络,荒废学业。 (二)上网过度致病,损害身心健康。。
(三)不慎交结网友而遇害。
(四)网络成瘾,走上犯罪。
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原因。
(1)网络为犯罪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2) 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点容易走上歧途。 (3) 家庭方面的原因。青少年畸型的情感意识,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方式不当,管理不善,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之一。(4)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5)“电子海洛因”,严重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网络将大量资料跨国传递,影视、互联网渲染不健康、暴力、色情、淫秽、赌博等内容,互联网上80%的游戏软件来自境外,让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如同吸上了“电子海洛因”。
青少年自身如何预防网络犯罪。
(一)青少年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对网络恋情要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沉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不要把网络当作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宣泄情绪的工具,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份,它不可能代替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解决,仅靠虚拟网络是无法回避的。
(二)青少年上网聊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千万不要轻信网友,因为网友发上网络的个人信息存在极大的虚假性、欺骗性。要谨慎交结网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轻易告诉网友;同时,更不要轻易与网友会面,随意与网友见面将潜在极大的危险性,如有不慎,很容易使青少年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严重的会有生命威胁。
(三)青少年上网时,要正确、安全、科学的上网,上内容健康的网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更不要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如充满凶杀、暴力、色情、淫秽、赌博等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免造成幼小心灵的污染。应多搜集一些“法律网站”或是“教育、科技网站”有关的内容和信息,还可以收看收听国内外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都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思想观,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四)青少年正处于花季般的年代,既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希望青少年上网时,要保持正确对待网络的心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开发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做一个求学上进的好少年。
(六)安全事故发生后逃生方法和基本救护知识
一、毒气泄漏
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后,假如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不可恐慌,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撤离。当现场人员确认无法控制泄漏时,必须当机立断,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快速撤离现场。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假如现场没有防护用具,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箱,根据毒气泄漏位置,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撤离,也就是要逆风逃生。另外,假如泄漏物质的密度比空气大,则选择往高处逃生,相反,则选择往低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假如事故现场有救护消防人员或专人引导,应服从他们的引导和安排。有毒气泄漏可能的企业,应该在厂区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逃生方向。企业还应保证每个作业场所至少有2个紧急出口,出口和通道要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二、五大爆炸场景逃生攻略
情景一:遇家中或饭店煤气爆炸如何逃生?
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强煤气使用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如使用煤气或天然气之后别忘了关紧阀门。不要用过于破旧的液化气罐。当闻到浓重的煤气味,要寻找味道的来源,打开门窗,稀释有毒气体。这时注意轻易不要开灯,不要打明火,及时报警。在报警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远离气味浓重的地方再报警,因为手机或电话也可能打出火花引起爆炸。
其次,当发生煤气爆炸时,可根据情况处理,如果是气体泄漏造成煤气罐或天然气管道外体燃爆,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再采取灭火措施。如果罐体爆炸或天然气管道爆炸,这种情况就十分危险,应立即离开现场。如果是邻居家发生爆炸,楼下的邻居,可以往楼下跑,如果是楼上的居民,则要尽量不要从发生事故家的门前经过,寻找其他通道离开,如果没有,可根据形势,先向高层转移,等待救援。
情景二:公交自燃爆炸后如何逃生?
公交车自燃前总会有些前兆,比如有焦味、糊味等异味,这时乘客得提醒司机要停车检查;如果刚刚出现火苗,要冷静处置,及时将灭火器灭之。
如果门窗不能打开,得赶紧用生命锤或者钝器将门窗敲碎,或者干脆用女性穿的高跟鞋也可用脚踹,达到将门窗击碎逃生的目的,甚至还可以将车顶的天窗使劲向上托,从这里爬到车顶逃生。如果发现身上起火了,最好先把衣服脱下来蒙住头部再跑,这样既可以减轻一氧化碳的侵扰,还可以有效消除身上的火苗隐患
情景三:飞机起火爆炸后如何逃生?
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爆炸、失控、冲出跑道等意外事故。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意外中生还的几率相当高,飞机失事后一分半钟内是逃生的“黄金”时间。
起火逃生守则一:对乘客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最近的紧急出口的位置,乘客在登机以后应该数一数自己的座位与出口之间隔着几排。这样,如果机舱内充满了烟雾,乘客仍然可以摸着椅背找到出口。
起火逃生守则二:在着陆时做好适当的准备。这时候,不应该坐靠在位置上,而是应该双手交叉放在前排座位上,然后把头部放在手上,并在飞机着陆之前一直保持这个姿势。
起火逃生守则三:飞机停下之后,尽快走向出口,同时尽量保证安全。因为大火和有毒气体可能很快充满整个机舱。
起火逃生守则四:乘飞机旅行时着装应该得体。尽量避免穿T恤和短裤,应该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因为一旦起火长衣长裤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最好不要穿凉鞋,以免脚部受到玻璃、金属等的伤害。
情景四:发生瓦斯爆炸如何逃生?
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很强的高温气浪,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时候,井下人员一定要沉着,不要乱跑乱喊,积极采取自救逃生措施。
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地方,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使肉体的外露部分尽量减少。在爆炸的一瞬间,要尽量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的高温有害气体。与此同时,要迅速取下自救器,按照操作方法把它戴好。
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撤离过程中,最好由有经验的老职工带领同行。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找到避难硐室或自己构造临时硐室或到安全的地方去暂时躲避,耐心地等待救援。躲避的地方要选择顶板坚固、没有有害气体,有水或离水近的地方,并且要时时注意附近情况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就要转换地方。
避灾时,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主动照顾受伤的人员,并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时时敲打铁道或铁管,发出呼救信号,并派有经验的职工出去侦察。经过探险确认安全后,组织大家逐步向井口退出,并在沿途做上信号标记,以便救护人员跟踪寻找
情景五:遇到核爆炸辐射如何逃生?
核爆炸之后如何逃生?是我们核时代的人不得不应对的问题。如果离爆心近,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可能性,所以以下的讨论都是基于里爆心足够远的。由于离爆心足够远,所以在看到核爆闪光之后,你还有时间做出反应。初期核爆对人员杀伤最直接的就是光辐射及冲击波。所以在看到闪光瞬间,应迅速寻找掩护地形并背向爆心卧倒,用浅色物体掩盖身体(特别是裸露的皮肤)以减轻光辐射的危害。
核爆冲击波过后,要赶在放射性物质扩散前远离沾染区 ,应往上风区(逆风)行走。如果无风,也要按该地当前季节常见风向选定方向。直到判定暂时没有沾染危险时再进行医疗并且准备补给品(切不可久留)。如何判断暂时安全了呢?某些动植物对核辐射是相当敏感的,比如昆虫。如果是小当量的核弹,走到一定的距离外可以看到活的昆虫,这说明暂时安全了。另外要注意途中饮水问题,如果核爆区在上游,那就千万别喝水。按照如上方法,运气好的话只会受到小剂量的辐射以及冲击波造成的一些外伤,你还能很好地活下去。
三、透水
煤矿透水是指在坑道里采煤矿的时候,挖穿洞壁接通地下水或者积水的废弃坑道,引发的事故。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
(3)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四、火灾
家庭失火
家庭火灾一般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造成的,常常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后果很严重。
■应急要点
●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的其他可燃物。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
●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专家提示 ●家中无人时,应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
●不要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
●家庭应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将它们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危急关头便能派上大用场。
■报警求助电话:119
高楼失火
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而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应急要点
●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向下不向上。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
●关紧房门。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注意防烟。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理性逃生。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等待救援。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或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专家提示
●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
●不要轻易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
●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则既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的逃生及救援。
■报警求助电话:119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酒店、影剧院、超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常因人员慌乱、拥挤而阻塞通道,发生互相践踏的惨剧,或由于逃生方法不当,造成人员伤亡。
■应急要点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进入呼吸道。
●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专家提示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都有明显标志,平时应加留心。
●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轻易不要跳楼,除非火灾已危及生命。
●下榻宾馆、酒店后,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方位。
●逃生时千万不要拥挤。
■报警求助电话:119 13
汽车失火
汽车失火不仅威胁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毁损车辆,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公共汽车失火时,司售人员要果断采取自救、防护和逃生措施,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应急要点
●汽车发动机起火:迅速停车,切断电源,用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灭火。
●车厢货物起火:立即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地区或人员集中场所,并迅速报警。同时,用随车灭火器扑救。周围群众应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时受到伤害。。
●汽车加油过程中起火:立即停止加油,疏散人员,并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库),用灭火器及衣服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地面如有流洒的燃料着火,立即用库区灭火器或沙土将其扑灭。
●汽车在修理中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灭火。
●汽车被撞后起火:先设法救人,再进行灭火。
●公共汽车在运营中起火:立即开启所有车门,让乘客有秩序地下车。然后,迅速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焰。若火焰封住了车门,乘客可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或者打碎车窗玻璃,从车窗逃生。
■专家提示
●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应随车配备灭火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报警求助电话:119、122
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烧毁森林的动植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巨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应急要点
●发现森林火灾应及时报警,准确报告起火方位、火场面积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
●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选择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
■专家提示
●发现火灾肇事者,应及时向森林公安机关报告,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控制、抓获嫌疑人。
五、现场急救方法
溺水
溺水者多因呼吸道异物阻塞或反射性地喉头痉挛引起窒息而死亡。当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现场的人首先应当确定其有无意识、呼吸和心跳,如果三者全无,应立即用手挖出口鼻中的污泥、呕吐物,令其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避灾预案
1、 不在危险区域玩耍、游泳2、施救者注意自身保护,从后、侧面救人。3、不了解现场水情时,不能轻易下水。
应急要点
自救
1、 保持镇定。落水后保持冷静,不要胡乱挣扎。2、保存体力。以适当的姿势保存体力,预防抽筋。3、深吸浅呼。呼吸要尽量吸气深,呼气浅。4、缓解抽筋。抽筋时握住脚尖,反复屈伸。
救助他人
1、 用工具。尽量用木杆、绳子、救生圈等工具救人。2、背后举。应在溺水者背后将其拖带上岸。3、慎下水。水性不好或不了解情况的,不能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
现场急救
1、 清除异物。倒出溺水者体内的积水,有泥沙等异物的,应迅速清除。倒水时,解开溺水者的衣扣,将其腹部放在抢救者大腿上,按压其背部。2、心肺复苏。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法,必要时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3、侧卧保暖。让溺水者侧卧,注意保暖。
电击的急救处理
一、脱离电源
急救的第一步为使病人脱离电源,最妥善的方法为立即将电源电闸拉开,切断电源。如电源开关离现场太远或仓促间找不到电源开关,则应用干燥的木器、竹竿、扁担、橡胶制器、塑料制品等不导电物品将病人与电线或电器分开,或用木制长柄的刀斧砍断带电电线。
二、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病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病人心肺情况。病人往往昏迷,呼吸停止或不规则,心搏停止或减弱。对呼吸业已停止者,救助者应立即施行持续的人工呼吸
病人已发生心跳骤停但尚有呼吸者,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每分钟80次左右
三、检查
在进行复苏的同时,可试图简单了解病史,如电源电流、电压、电流进口、接触时间、曾否发生电弧或电火花,着地情况,有无从高处坠落及在现场所采取的急救方法等。
四、输液治疗
常用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2、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
包扎
一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二、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 2. 绷带:
骨折的固定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
骨折的急救要点
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
l、 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 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 不乱动骨折的部位。
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搬运
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和徒手搬运法
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
担架搬运法: 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 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
现场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向患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呼吸心跳骤停,医学上叫猝死,多见于冠心病、溺水、电击、雷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病人,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工作单位,多来不及送医院抢救。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救活无数的猝死病人,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 ,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