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现场。
光影之处,方寸之间,呈现的是内蒙古昂扬向上、感恩奋进的万千气象。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万物勃发,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精彩亮相。
“延续不断的山岭、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苍茫的戈壁沙漠……这些旷世奇景与民俗风情的乡韵、时代发展的乐章,今天都出现在由中国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的展厅里,充分展现了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在“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开幕式上说。
摄影之美在于角度的捕捉与图像的经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表示,希望本次展览不仅对内蒙古的摄影事业起到促进作用,更能将文艺服务于民的责任担当推广出去,继续秉承初心,弘扬优秀文化,与时代同行,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展出的117幅摄影作品,是从区内外千余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1万余件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佳作。随着这些佳作,观众开启了一段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的全新之旅。
在“内蒙古印象”展厅,观众或细细观摩作品,或一起合影留念,或举起相机拍摄,无不赞叹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摄影作品《孔雀开屏》这几天成了“网红”,它不但出现在“朋友圈”里,也出现在北京市五四大街、美术馆东街等街道上。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一棵棵高大的松树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绝美的意境,引得市民频频驻足。这幅图片的拍摄者袁广明在“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现场介绍说:“这幅作品的拍摄地根河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级市,兴安岭落叶松分布广、耐寒强,镜头下它们就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
内蒙古厚重的文化资源、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摄影师们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用光用影用情怀,记录了新时代内蒙古广袤大地上的美好图景。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展厅入口处,巨幅摄影作品《奔腾》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打卡地”。北京市民陈先生说:“十几年前我曾到过内蒙古,在我看来,内蒙古的美是让人震撼的,这幅骏马奔腾的景象就是内蒙古美的最好注脚,我一定还会再去内蒙古的。”
这幅图片的主角是蒙古马,蒙古马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特殊的物种基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遗传的多样性,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赋予内蒙古各族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
内蒙古的魅力不仅仅是壮美的风光,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摄影展现场,一位小朋友拿出纸笔,现场临摹起了《乐》这幅作品。她说:“我特别喜欢小动物,内蒙古的草原上有这么多动物,我要把它们画下来给我的同学看。”
内蒙古的魅力还在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风”“光”无限好,“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名副其实,“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穿越历史烟云,在“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此次摄影展展出了很多反映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佳作。《绿色硅都》的作者孟和朝鲁说:“这幅作品反映了自治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能够用镜头记录内蒙古的发展和变化,更加激励了我创作的积极性,我将继续用镜头记录内蒙古,用好的作品展示内蒙古,讲好内蒙古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以摄影艺术作品为载体,生动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火热实践,真切表达对伟大的党、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深情礼赞。
内蒙古并不遥远,毗邻京津冀,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飞机高铁公路通江达海,欢迎天南海北的朋友共赴内蒙古,内蒙古将用壮美的风光、斑斓的色彩、洁白的哈达喜迎八方宾朋。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西乌发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