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百姓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让博物馆文化更加亲民、乐民、便民,是昭通市博物馆人的追求目标,也是他们的美好愿望。市博物馆以其日益增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其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已得到大幅提高,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已不仅仅只是文物的收藏馆。
近日,记者走进市博物馆,采访听取了李霞副馆长对博物馆工作的介绍,以飨读者。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走过了崇山峻岭,开到抗日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们领空翱翔,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这是滇军60军的军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第60军──这支由云南汉、彝、白、苗、傣、回、纳西等各民族同胞组成42万人的队伍,伴随着这首军歌,走上了战场,为了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反法西斯战争而浴血奋战,血战台儿庄、鏖战湘鄂赣、回防御滇南、入越受荣光……
作为抗战部队60军的滇军,昭通是主要兵源地。在8年抗战中,参加58军和60军抗战的昭通籍将士就有31355人,阵亡的官兵达到3378人。昭通人民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形成了前线和后方共同抗战的局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市博物馆用详细而丰富的史料,向观众展示了滇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在血雨腥风、惨烈悲壮的年代里留下的壮烈与豪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让观众静静重温滇军的抗战故事,心灵在参观中受到洗礼!
据李霞介绍,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799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259件(套)。建有固定精品展厅5座、儿童体验厅1座,陈列藏品520余件。
近期,市博物馆为群众精心推出的展览有《民国昭通·喋血抗战》《远古足音·悠久历史》《革命老区·红色记忆》《团结家园·民族风姿》《文光溢彩·人才辈出》和《吴家林影像馆》等6座主题展厅。展厅通过文物、文字、视频、图片、字画、服饰、场景模拟复原等展陈手段,展现了昭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隆重庆祝党的生日,由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昭通市博物馆承办了“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主题散文诗朗诵比赛。活动讴歌了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时代,用有声语言的深情朗诵,展现了我市文化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号召广大群众“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以饱满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十四五”建设新征程。
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有效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市博物馆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昭阳区金江小学,为孩子们讲述了一次不一样的红色故事党课。党员为学生们深情讲述着一个个昭通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孩子们专注地聆听着,那些远去的历史画面渐渐呈现在大家面前,打动和鼓舞着每一个人。活动中,党员为学生们发放了《文物保护法》、印有“国际博物馆日”知识以及市博物馆展览介绍的宣传小册子,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博知识,更好地宣传了文物保护法,增强孩子们从小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2021年12月3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青少年“四史”经典诵读比赛在市博物馆3楼多媒体厅举办。参加这次比赛的小选手来自昭阳区第五小学北校区和昭阳区太平街道水平小学,年龄跨度为6至12岁,分为少儿组和青少年组两个赛段。
比赛现场,小选手们轮番上场,有的热情洋溢,有的深沉凝重,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意气风发……孩子们把对“四史”的理解,用声音生动诠释成了一个个感人的“四史”故事,再现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片段,《中华民族一家亲》《红土地之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读中国》《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孩子们饱含情感的诵读声,深深地拨动每一位观众的爱国情怀,铸牢大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在百姓心中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情怀,发挥了市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职能。
2021年中秋节,“缘聚中秋·共颂华夏”主题文化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活动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示了茶艺、古琴演奏、香道以及古诗词诵读赏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一杯中国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秋佳节,昭通安然禅院以“茶”为礼,以《泡好一杯中国茶,献礼祖国》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盖碗红茶的茶艺展示。
云南省民族乐器古琴专业大赛金奖获得者马殿淑为大家演奏了《平沙落雁》《关山月》;罗莹、陈磊、胡晓娟、李霞等带来了《水调歌头》《望月怀远》《唐多令》《喜闻捷报》《将进酒·君不见》《五律·中秋》古诗词诵读;行香师安然捧着香炉缓缓走出,带来香道展示。朗诵结束后,昭通诗词协会会长艾祖斌对诗词进行了精彩解读,带领观众走进了古诗词的意境世界。
伴着晨钟暮鼓,伴着如水佳音,伴着诗词仙境,现场观众抛开功名利禄和凡尘俗务,让心灵滑进祥和平静的时空……
最后,昭通市汉服协会带来了各朝代的衣冠服饰展示和表演,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和服饰之美。
为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水平和办馆质量,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2021年10月下旬,市博物馆考察组分别奔赴昆明市东川区、玉溪市、楚雄州、丽江市等地博物馆(纪念馆)开展考察交流学习,吸收他们的新举措、新方法、新机制、新思路。
宣教工作“请进来”加大了昭通市博物馆对昭通文化的宣传力度,而“走出去”则拓宽了职工的工作视野。2021年11月7日,“奋斗百年·金沙筑梦——主流媒体云南行(昭通段)”采访启动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借助媒体独特的视角,讲好昭通故事。正如《今日民族》杂志社社长何杨波说:“昭通是多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各族同胞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唇齿相依,共同创造出了团结和谐、美丽富饶的家园。可以说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各族儿女的努力,也就没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这就是今天选择在昭通市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的缘由。”
据悉,此次活动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今日民族杂志社、云南网承办 ,来自中央驻滇及省、市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了昭通市金沙江沿岸的水富、威信、镇雄3个县(市),深入水富市邵女坪、水富港、坪头苗寨,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会址、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威信段)、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和镇雄县果珠乡拉埃村、纳支寨、镇雄县民族中学等地实地采访考察,他们用镜头捕捉昭通这片土地上彝、回、苗等民族共同生活的美丽画卷,用文字记录革命老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让人们看见了我市各族儿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卓越的创造能力和多姿的建设风采。
近两年来,市博物馆通过引进临时展览、举办儿童体验活动、专题讲座、创作影视作品、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等活动,发挥了宣传教育的职能。同时,市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号“云上展厅”VR制作虚拟博物馆,运用场景复原、视频投影、动漫等展陈手段,让那些受时间、经济和距离制约而不能到市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也能通过“云上展厅”实现展览参观,平均每年为300余个团队免费提供优质讲解服务,年接待观众达到12万余人次。
为此,市博物馆获得了多项荣誉。2013年,市博物馆被昭通市、昭阳区公安消防大队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与之结为“警民共建单位”;2014年,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8月,被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15年,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2017年4月,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18年12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20年,被市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12月,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