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黑概述
黟县以“黑多”而闻名,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近年来,黟县立足县域实际,做好“黑多”文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五黑”产业。
为加速“五黑”特色产业发展,黟县编制出台“五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形成“五黑”发展“532” 空间布局(5个“五黑”健康休闲农产品主产区、3个“五黑”健康休闲农产品展销中心、2个“五黑”健康休闲农产品加工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聘任国家、省、市农业专家18名,并与安徽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安徽农业科学院黟县黑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五黑”区域品牌运营管理中心,形成覆盖全县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五黑”区域公共品牌,24个新型经营主体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黑茶(石墨茶)、黑果(香榧)、黑鸡(黄山黑鸡)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黑”特色产业发展中 ,突出五黑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涌现出了农旅结合型、企业带动型、抱团发展型、订单养殖型等发展模式。 弋江源茶业开发石墨茶,采取“庄园+农场+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茶旅结合新业态;有农公司通过“三变”改革,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黑粮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工智能化;宏村小康香榧合作社抱团发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香榧1.2万亩,带动300多农户增收;柯村胡门黑鸡养殖场等大力发展订单养殖,带动广大贫困户增收。
一、 黑鸡
黑鸡是由野生禽鸟类演化而来,清朝年间在黟县已有养殖黑鸡的历史,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优质畜禽遗传资源,2017年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黟县县志有记载,1934年方志敏率北上抗日先遣队来到柯村,地方百姓用黑鸡为部队的伤员疗伤,军民鱼水情的佳话从此传开,柯村也保留了散养黑鸡的习惯。黄山黑鸡全身羽毛呈亮黑色,肉呈白色,具有抗病性强、善觅食和产蛋量高等特性。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硒、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具有保健美容、滋补调养、调节人体功能、增强免疫之功效。
下一步,黟县将合理拓展黄山黑鸡饲养空间,并行打造种质资源保种、生态绿色养殖和产业化加工示范区,形成柯村核心供给、辐射黄山周边的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黑鸡规模化养殖达65%,年饲养量逐步扩大到100万羽左右。
二、 黑猪
黑猪是长期选种选配形成的地方品种,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目前主要以山区生态养殖为主,集中在黟县柯村等地。黑猪全身体毛黑色,结构匀称,四肢健壮,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黑猪肉低胆固醇,富含铁质、蛋白质、油酸和亚油酸,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其肉质细腻,鲜香可口,腌制的“腊蹄”品质可与“金华火腿”媲美。
下一步,黟县将推行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广生态饲养,推进黑猪精深加工,拓宽黑猪销售渠道。力争黑猪年出栏量逐步发展到8万头左右。
三、 黑粮
黑粮主要有黑米、黑玉米、黑花生等。黑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二千多年前已有种植,为中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素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黑米有17种人体所需的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明目活血的作用。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为非转基因农产品,外观乌黑发亮,其氨基酸是普通玉米的6-8倍,鲜食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黑花生富含硒元素,颜色偏黑,有益智养发、壮阳补肾的功效。
下一步,黟县将重点抓好黑米和黑玉米示范种植和产业化加工,推动黑玉米、黑花生、黑豆等黑粮与旅游、健康养生结合,实现黑粮向休闲食品发展。力争黑粮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10000亩左右。
四、 黑果
黑果主要有香榧和桑葚等,是黟县休闲食品的代表。黟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香榧主产区,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原为贡品,可果用、油用、药用等,2017年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黟县香榧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润肺化痰、健脾补肾等功效。黟县桑葚产品丰富,有鲜果、桑葚干、桑葚酒、桑葚酱等,具有健脾胃助消化,乌发美容抗衰老功效,深受女性消费者欢迎。
下一步,黟县将扩大香榧种植规模,大力发展以果桑等为重点的黑果种植,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实现香榧种植规模达2万亩以上,建成黑果休闲示范园1个 。
五、 黑茶
黑茶主要有黟县石墨茶和古黟黑茶,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宋淳熙年间编著的《新安志》、清顺治年间编制的《黟县志》就已有记载。其中黟县石墨茶可追溯至清同治1869年,2017年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黟黑茶采取半发酵茶工艺,选用皖南槠叶种茶树品种,遵古法研制而成,口感愈加醇厚,茶汤色泽愈加红艳明亮。黑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茶皂素、咖啡碱、特种氨基酸等,能调节脂肪代谢,是现代人消食减肥的绿色食品。
下一步,黟县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园,推进黑茶精深加工,培育茶文化园、茶园民宿、茶园骑行等新业态。力争实现黑茶原料供应基地达3万亩以上。
“五黑”产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黟县农业由“粗放型”向“精致型”转变:土地集约有效促进,全县土地流转率达65%以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年均增长10%左右 ;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农旅融合态势良好。预计到2020年,“五黑”产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格局初步形成;到2022年,“五黑”产业区域品牌体系基本建立,综合产值实现翻番;到2035年,“五黑”产业成为我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