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古盐田
2012-4-20 9:45:33
访问量:2804646
(图片说明:阿公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听懂。似乎是想抽烟,可惜我不抽没有为他特别买,真后悔)
洋浦半岛,高温、干旱,布满岩石、仙人掌。
..期间,记者参观了这里的千年古盐田。
——悠久历史——
海水煮盐可上溯至远古时代。传说,炎帝就曾经教化先民“煮海为盐”。现已知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的仰昭文化时期的文物中就有煮盐的工具,海水煮盐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
在千年古盐田所在的盐田村内,我们获知:这里的居民原是从福建莆田事海水煮盐辗转来到洋浦的盐工。
他们在盐田村海边支起了灶台,用海水煮盐。
一位盐工无意中发现海边的浅滩石头经过海水浸泡和烈日曝晒后,竟留下一块块白花花的的盐! 不久,盐工们就开始凿石制作盐槽收获更多的盐。
(冲出重围)
他们将海边的大岩石按其自然的各种形状拦腰破开,凿出凹面,用来盛海水,让阳光的曝晒来直接制造海盐。
从此,这一原始的日晒制盐方式形成。到明朝永乐年间的1403年前后,日晒制盐方式开始规模产。
(本体盐字的笔法就是依据工艺来的)
——盐艺过程——
“雨后纳潮尾,长晴纳潮头。秋天纳夜潮,夏天纳日潮。”
这是在盐田村广为流传的一句晒盐生产谚语。
记者目睹了盐工们晒盐制盐的全过程。
第一道工序:翻晒盐田
盐工们凌晨三、四点钟就来到盐田,在盐田边依岩石塔建的小工具间里拿出带有十几个齿的耙子来整理盐泥。
当海水漫灌进来后,翻耘好的盐泥可以多凝聚盐份。盐工们将盐泥地拖碎、整平,耙成沙状,以便吸收海水和曝晒。
通常,盐泥要三天才能晒干。
第二道工序:制卤
主要在盐田中间的卤水池里进行。
卤水池,大约长2米,宽2米,深一米,周围是围拢起来的盐泥壁垒。底部则是平铺着细竹、草席等,类似过滤网。
盐工们讲盐泥挑进卤水池后,再挑来海水浇灌,用工具大力搅拌,用脚猛踩,借以过滤折出盐泥中的高盐份卤水。
当地盐工们用一种海边随处可见的“黄鱼刺”树叶往卤水池一丢,叶茎不沉,即说明盐度够了,可进入第三道工序。
第三道工序:晒盐
晒盐都在盐槽中进行。盐槽即分布在海边的成千上万个平滑的黑色岩石,大的一平方米,小的如盆底大小,上端经先民凿磨已平滑如镜,而四周则是雕凿时特意留出来的凹形石壁。
对已被磨损的槽壁,盐工们则用右灰浆泥重新垒起。
盐工们将滤过的卤水倒进去盐槽,再在阳光下曝晒。经曝晒水份蒸发后,白花花的盐粒就自然露出来了。
赶上潮流好,天气好的时节,整个盐场象上演一幕魔术剧似的,黑色的盐槽托起了一个个玉盘,玉盘中是厚厚一层盐粒,阳光下雪白、耀眼。
收盐时,盐工用一种镰刀状的木板来刮盐,在装入盐筐。
——曾经繁荣——
以前,盐工生活极其艰辛。
但,盐田村晒盐却也一度繁荣。
这里的晒盐曾经卖到过广西北海地区,甚至在上世纪20-30年代,这里的盐铺还十分红火。小小的盐田村周围每天都矣集着前来买盐的人们。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用卤换到布匹、鞋帽及粮食。
大约1951年,盐田村的盐田收为儋县新英盐务所管理,盐田收归集集体所有,盐工制的盐全部收进集体仓库,政府则给盐工每人每月返销粮。
后来,盐田在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又分给了盐工个人。但300亩的盐田面积很有限,村里人口又增多了,平均每户每天也只能生产100公斤盐。
如今,村里真正晒盐户只有近50户,村里很多人祖祖辈辈吃晒盐,并没有见到过甲状腺病(大脖子病)。长寿的老人一大批,80岁以上就有20多人。
盐田村里很多人,吃东西尤其吃水果和肉类时,仍保留着点盐巴的习惯。
他们说,晒出来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棍、口感好,咸味适中纯正,不带苦味。
使用老盐巴,还可以清热退火,消毒散淤。村里人逢到牙痛发烧,喝点盐水后,几天就好了。很多盐田村人都将盐巴用袋子装好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据悉,老盐巴的药用及理疗价值,已被纳入古盐田的保护与利用计划。
——美好未来——
而盐田村出产的盐多年来质量一直上乘,经当时儋县相关部门签定大多为一级盐。但由于较小规模手工生产,加上没有现代技术革新等因素,所以大批生产已不可能。
但因地制宜,将千年古盐田保护性开发为一处盐文化旅游景点,则是一件美事。
实际上,洋浦金海岸景区已在打造盐文化特色游。
目前,千年古盐四周边环境已在改造。道路的硬化和绿化已完成。
该景区岸线观点项目,游人可乘船畅游洋浦湾,可以欣赏北部湾海岸线如诗如画的风光。还可垂钓、游泳、观赏水下美丽珊瑚礁等,也可以到附近岛屿上采贝、捕鱼、捉螃蟹。
而其重点,则是参观千年古盐田和盐田村。而盐田村的盐火局鸡等特色菜系,也将会使游客大饱口福。
旅游景区同时还将吸引相关部门及客商来投资,进一步研究古盐田的多种价值,使其发出美丽的光彩。
相关传说
(1): 东坡盐槽
据说,一日苏东坡与黎子云沿海边漫游,到古盐田时一下子被这里的晒盐方式所吸引,因为当时中原大都“煮海为盐”。
在参观了制盐方式后涉水到海边观景吟诗,可能由于走太多路,加上布鞋不透风,所以苏东坡的脚底发泡奇痒。
一位盐工闻讯后,随手抓上一把盐,找来几瓣狗仔花,一起捣烂,用纱布包起来,挤出水,滴在东坡脚趾、脚板上,不一会儿即清凉舒畅,一点也不痒了。东坡很高兴,就学着盐工造盐工序,自己在几座盐槽边晒盐。后人就将这几块盐槽称之为东坡盐槽。
相关传说
(2):千年龟石
传说是一只受伤的神龟为答谢盐田村人的善良搭救而幻化为石,为古盐田守盐。
古老的传说为古老的盐田平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而蔚蓝的大海,黑色的石槽,一块一块相接的盐泥,盐工们穿梭在岩石间的古铜色背景,无凝更显示了古盐田这一景。
古代,儋州处处都是盐田
现在,依然是闲(咸)田
下面,是峨蔓沿海的盐丁村的古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