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竹海行
2012-4-19 3:07:50
访问量:2922356
蜀南竹海行
从成都乘坐旅游大巴出发,沿成渝高速,经简阳、资阳、资中而至内江一路驶去。
途径内江,内江是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故乡。自内江下成渝高速,转走内宜高速,经自贡而达宜宾,自贡乃千年盐都,还以“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江姐故里”著称。车行约5个小时,便到了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
宜宾被誉为酒都,五粮液厂址。据说还是哪吒的故乡。出宜宾前往蜀南竹海,刚出市区,便看到一蹲哪吒的青铜塑像,脚踩风火轮,手执火焰枪,甚是威武。
中午1点,我们到了李庄古镇吃午饭,游览了古镇,享用了驰名的李庄白肉 。李庄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被称为长江第一镇。抗日战争时期,因同济大学的迁入而盛名流芳。现代著名学人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傅斯年等都曾在此生活和工作数年之久。
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位于长宁县和江安县交界处的蜀南竹海。
成都至竹海,一路青山绿水的川南风光美妙如画卷;而云海苍茫、郁郁葱葱的蜀南竹海仿佛顿然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
乘坐索道,观览竹海全景。
视野之内,高山幽谷俱被翠竹幽篁覆盖,漫山遍野青翠一片。置身这个被誉为天然氧吧、地球之肺的所在,暑热已经彻底消退。四十分钟的索道之旅,我们完全沉醉在这一片翠绿的海洋上空。仿佛天空也是翠绿的了。走下索道,登上了8层25米高的六边形观海楼。
登楼远眺,清风徐来,满眼青翠。起伏的山峦状如凝固的滚滚绿涛。方圆一百二十平房公里,五百多座大小山岭,七万多公顷清波浩渺、如梦似幻的翠竹,尽收眼底。那美妙,叫人如何予以言表呢?
下了观海楼,不远处便到了翡翠长廊。
翡翠长廊是游览竹海的必经之道,路面是由天然红色沙石板铺就。路两旁是密集的新篁老竹,遮天蔽日,造就了一个绿色苍穹。太阳不知什么时候探出头来,但阳光只能透过竹林的罅隙撒一些到路面。竹影斑驳,随风婆娑,煞是妩媚动人。长廊也更加显得幽深秀丽了。
离开绿色长廊,我们乘车辗转到忘忧谷。
这是一个幽僻的山谷,入口处的门楼高大巍峨,全由竹子搭建。一幅楹联赫然入目:万竿翠竹扫去滚滚红尘,一溪清流唱出淳淳韶音。
入山谷不远,便见竹林七贤的塑像。塑像散置在一片较为开阔的溪畔地带,周遭全是参天修竹。他们率性随意,或仰或卧,或抚琴,或对弈,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谷中小径,时而在溪畔蜿蜒,时而在山腰盘桓,极尽曲径通幽之妙趣。谷两边高山耸峙,茂密的修竹,林林莽莽、依山就势的布列着,仿佛把守深谷的兵卒,也使得整个山谷,颇有金庸笔下忘情谷的神韵和神秘。
自巨石侧边绕过,却别有洞天:这里是山谷的尽头,两边的高山在此连为一体,正前方是连接处,万丈悬崖的山体上,瀑布飞溅而下,山石崚嶒,巨石散乱,瀑布跌入谷底,形成一个小潭。
告别忘忧谷,辗转到七彩瀑布景点游览。
进入景点是一片诺大的石板开阔地,呈朱红色,被设计为太极八卦的形状。走过八卦阵不远,便是龙兴寺,从寺旁的廊庑穿过,一转身便是数十米高几乎九十度的石阶路。小心翼翼的下完石阶,便到了七彩湖。我们乘竹筏过七彩湖。
再往前走,小径曲曲折折的,被折叠成四五个层级,依山傍崖向下延展。每个层级都有数米乃至数十米的落差,于是便形成同样落差的瀑布,瀑流飞溅,瀑声盈耳。等下到谷底,小路从悬崖下的石廊经过,瀑布像水帘一样飞溅悬挂着,我们从瀑流后匆匆钻过,身上已经溅落了许多水珠。
从谷底上行,小径依旧曲折,先是拾级而上到山腰,再在山腰里平步而行,有时候则完全是穿过山腰的红色山岩,形成一段长廊,长廊边的护栏外便是万丈深渊。而刚才路经的瀑布,或平视,或俯视,都在对面的山上体上悬挂着,遥遥可见。
薄暮时分,我们到了山顶的竹海宾馆,晚餐被戏为熊猫宴,因为几乎所有的菜品都是和竹子有关。
第二天一大早,下起小雨来。早餐之后,我们继续游程。
先是游览仙寓洞和天宝寨。
仙寓洞是全国不多见的佛教和道教共存的宗教场所。
我们小心翼翼的沿着山道一路下行。几经辗转,到了一个谷底,山路陡峭异常。所谓的仙寓洞,并非真是一个山洞,而是穿走在悬崖绝壁上的一个天然红砂岩腔长廊,东和天宝寨(或称天宝洞)相连,共长数千米。
此处地势极为险要。洞上是莽莽的楠竹林,洞下是万丈深渊的竹海大峡谷。隔大峡谷与挂膀岩洞穴群相望。谷中,或烟波浩渺,或云飞雾聚,仙寓洞也就时隐时现于烟霭云雾之中。
在栈道长廊里漫步,雨停了,只偶尔会有几点小雨星被山风吹到脸上。悬崖下的远方是相对低缓的平川和丘陵,问卖山货的老乡,说那是江安县解城乡的村镇。民居建筑都被满眼青翠和雾漳遮蔽和缠绕着。再远的地方,则是三四道横亘的山脉,依次排布到天际,据说那已经是云南省的界域。而这一切,都漂浮在茫茫云海中。从任何角度看云海,都堪称一副巨幅的天然水墨山水画卷。
仙寓洞的尽头,和天宝寨相连接。
天保寨虽然和仙寓洞一样是一道岩腔栈道,内有石刻三十六计,依次前后布列。
景区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海中海。
海中海原是竹海山上一个比较低的槽谷,后筑坝形成一个湖泊,于上世纪末对外开放。湖泊面积约60亩,湖面空旷开阔,俨然茫茫竹海中的一个“海”,故名海中海。
在景区公路上,远远地就可看见海中海的大门。大门按川南传统牌坊式样建造,给人以高大、古雅之感。 “海”的周围有游山道,可绕湖一周。红色的砂石路道上,一面是碧波荡漾的海,一面是挺拔伟岸的楠竹,景色迷人。
站在“海”边放眼远眺,湖水明净清澈,远处翠绿的小岛,把宽广的湖面分成两半,伸向苍莽的竹林中,显得深邃幽远,渺然迷离。
乘上竹筏,荡舟湖心,绿竹倒映,天高云淡,我仿佛置身在青山绿水的画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