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紧密配合全省渭河三年变清行动,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再次掀起渭河治污宣传的高潮,营造浓厚的新闻宣传氛围,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渭河、保护渭河,由省环保厅主办、省环境科学学会参与协办,共同组织开展了“关注母亲河”采风活动。5月23日,由环保专家、新闻媒体及环保志愿者组成的“关注母亲河”采风团,在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的带领下从西安出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渭河采风活动。
采风团首先到达渭河源头——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考察渭河源头水质情况。在听取了当地介绍渭河发源地水汶、环保等情况后,采风团成员沿着河岸记录观察渭河发源地支流水质,虽然因下雨水中泥沙含量较大,但水质很好,据当地环保部门同志介绍,其水质基本保持在一类水。随后,采风团在当地环保部门的陪同下,参观了被誉为“千里渭河第一桥”的灞陵桥。
当晚,采风团在渭源县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李孝廉副厅长主持,与会的环保专家、新闻媒体及环保志愿者纷纷发言,就如何做好渭河的宣传、如何倡导公众参与渭河保护、如何策划好此次专题报道展开了精彩的讨论。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惠泱河谈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美”,渭河变清就是生态美的一项重要内容,陕西的发展离不开渭河,关于渭河的宣传,既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又不能回避问题,同时要努力提升公民素质。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黄春长教授指出:渭河的宣传要突出“新意”,要做广泛的调查,通过对渭河治理的宣传,进一步宣传陕西,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李旭祥提出:渭河的宣传要从环境的角度出发,要对公众和政府有一定的启示,同时要正视渭河存在的问题,引起公众、政府甚至中央对渭河的重视,他特别强调,要宣传“人怎样适应渭河,而不是怎样改造渭河”。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日报、华商报、西部网、生态新时代杂志等媒体记者,纷纷就后期的新闻策划思路做了交流。环保志愿者、第二届陕西环境使者陈丽娟表示,做为草根环保组织负责人,她将会继续倡导普通百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调动身边更多的人去关心和关注环保。
第二天,采风团从渭源县出发,到达陕甘交界处—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考察了位于该镇的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当天监测设备显示,水中高锰酸盐指数为1.0mg/L,氨氮为0.17 mg/L,分别达到Ⅰ类和Ⅱ类标准。随后,采风团来到位于宝鸡市区西约15公里处的宝鸡峡水库,了解库区汛期、枯水期水量、水质情况、引渭灌溉面积等情况。结束对宝鸡峡水库的考察后,采风团又来到位于杨凌的小韦河下北杨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考察小韦河水质,当天监测数据显示,小韦河COD浓度为37 mg/L,氨氮为0.61 mg/L,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在返回西安的途中,采风团还不时停车,沿途考察了渭河重要支流——漆水河的情况。
在结束了两天的采风后,李孝廉副厅长说这次活动虽然时间很紧,但是通过这种形式,让专家、媒体和环保志愿者再次走近渭河,贴近渭河,切身感受渭河的水质变化,体验渭河源头的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渭河宣传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