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戈维申斯克琐记--护照之忧(2011-11-2516:02:54)
2011-11-26 1:03:01
访问量:2889629
护照之忧
用餐完毕,大家陆续又回到了临时的家——那辆旅游大巴车。当走到车座第二排我原来的座位时,才发现那里端坐着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女郎。无疑,她将是我的新“旅伴”。开车后,廖导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们团的俄罗斯导游,名字叫喀秋莎。喀秋莎腼腆地站了起来,冲大家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
(2个小女孩)
(原来在俄罗斯也有笑脸)
导游全凭一张嘴吃饭啊,不说话的导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到后来,我才了解:接待中国旅行团的俄罗斯导游,都不负责景点的讲解的。参观的景点由他们联系,门票他们负责购买。在俄罗斯有这样的规定:每个旅游车都必须配备一名俄罗斯导游,否则,将被罚款的。
接下来,廖导非常抱歉地说:旅行社为了加强管理,要求导游将大家的护照统一管理,我们团的人如果拿护照跑了,旅行社就会被罚许多的钱,处理不当的话有可以被吊销营业执照,还请大家配合啊。这样的无理要求,大家也必须无奈地接受。
廖导把他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大家,把出国前办的健康证体逐一发给每个人,要求身上带着,以备俄方警察检查。再三告诫大家不要单独脱离团队活动,遇到警察可以给他看“健康证”并给他打电话。俄罗斯警察可以随意打人和罚款,据说警察收罚款时不要罚款收据的话,交罚款金款额的一半即可。
我们的俄罗斯之旅就在这没有自由保障的情况下,不完美的开始了。
俄罗斯导游喀秋莎默默地坐在我的身边,深蓝色的眼睛如静谧的天鹅湖,冷峻看不出一点色彩。过了好一会儿,突然她用生硬的汉语问我:你好,请问你来自哪里?我答应道:我来自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牡丹江是哪里?她茫然。没等到我解释,她紧接着又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我是计算机程序员,我说道。程序员是做什么的?显然喀秋莎对这个职业也不是很了解。出国前,我就听说俄罗斯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遇到这样用一句两句汉语解释不清的问题,我不得不用英语去解释计算机程序员是做什么工作的:I am a Programmer。喀秋莎听了很是兴奋,Realy?她非常佩服的说:Programmer,你很能干。就这样,喀秋莎中文夹杂着英文和我交流起来。喀秋莎告诉我,她是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二的学生,暑假出来打工的。
(高大的古老建筑)
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城市,市区马路宽敞、环境整洁,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鲜花,街道两边全是树木,显得郁郁葱葱。沿街多是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建筑,许多建筑物上绘制着别致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市区新建筑洋溢着现代风格的张扬,旧建筑在古朴中显得略有笨重,现代和陈旧两种不同的格致在这里融洽地结合成一体,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大街上行人稀少,街巷里很安静,好多大楼里鲜见有人进出,同我们国家城市的那种繁华喧嚣相比,布市反而显露出一种萧条和寂静。
旅游车驶向郊外,载我们去探访俄罗斯农庄。大巴车行驶在结雅大桥之上,宽阔的结雅河不停地奔流向远方。“结雅河”发源于外兴安岭,是黑龙江左岸最大支流,中国古称精奇里江。精奇里江流域原本是达斡尔族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眼望一川不息的江水,我心中翻腾起一股狂风巨浪。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电影奖的电影《傲蕾.一兰》,是在我的家乡拍摄的。她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1943年冬,沙皇俄国派遣远征军入侵到精奇里江流域,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俄军用火枪、大炮屠杀达斡尔人民。面对俄军的暴行,傲蕾一兰带领达斡尔众部落奋起反抗。最后,傲蕾一兰联合赫哲族兄弟和全部落的达斡尔民众,与清政府派来的大军一起全歼了俄罗斯远征军,远征军头子斯杰潘诺夫被一兰一箭射死。
时光荏苒,达斡尔、傲蕾一兰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的精奇里江,现在已经被改名为“结雅河”成为了别人土地。结雅大桥仿佛变成了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我的每一次呼吸都感到非常的疼痛、都会鲜血淋漓……
车窗外,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屹立在黑色的土地上,不停变换的景色如我离开的故园……
俄罗斯农庄到了。抬头望去,好大的一片民居,因地域的辽阔的缘故,看起来民房间隔的相当远,家家都有好大的一个菜园。从车上下来腿还没沾地,就看见路边跑过来三个俄罗斯小女孩,其中一个只有3岁左右走路还不是很稳当。三个女孩拉着游客的手要求与其合影,嘴里还不停的用汉语说“十卢布,十卢布……”这么点的孩子就变得如此市侩,我心有所恼,没有与小孩们合影抬腿步入一农户家参观。
走进农家,木格楞的民房映入眼帘,这种墙体由粗壮的原木堆积的全木制建筑,在中国的东北基金几近绝迹了。在木格楞起脊的房檐上、窗子上雕刻的花纹,门窗上斑驳的深绿色油漆,无声地告诉人们这间房屋曾有过的富足和落魄后的寒酸。
一尘不染的农家院落格外的干净,篱笆边上种有鲜花,园子里一畦畦菜蔬中间栽种着果树。仓房边有一个车库,里面停放着主人的二手尼桑车。仓房的后墙外,还有一口压水井。在旅友的帮助下,我用冰凉的井水洗了手,真是舒服啊,感觉心中暑气全无。
农家主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瘦高老人,妻子去世多年,儿子住在城市,偌大的院落就他一个打理。廖游悄悄告诉我在老人身边的那个年轻女士是他的情人,老人看起来有70多岁,而那女士仅20出头,真是一对老夫少妻吗?我看不像。老人热情地领着我们参观他家的伙房、居室。居室的设施很简单实用,一个老旧的沙发,角落里是一个小电视机,墙壁上挂着一张俄罗斯风味十足的壁毯,爱干净的主人还在地面铺了地毯。沙发的对面是一排书柜,收藏了老人多年来读过的各种书籍,足足有三、五百本之多。透过实用而简单的陈设,整洁而华丽的居所,闲暇手不释卷的习性,俄罗斯民族的高贵气质在我眼前一点点立体起来。
俄罗斯老人邀请大家坐在他和情人的中间合影留念,照相时老人相当熟练地用自己的左手紧紧地拉住客人的右手,脸上露出职业性的笑容,摆出个性十足的POSS,据说这个是POSS是老人的经典动作。
离开农庄的时候,团员们每人自觉地掏出20卢布留给主人,导游告诉大家:老人因为年纪大的缘故已经不能再劳动了,全靠赚点旅游小费生活。
早上入关时耽搁了太多的时间,火车站、胜利广场、东正教堂等景点因时间被压缩,不得不车揽而过。当夕阳西下时,我们赶到了列宁广场。列宁雕像在广场上庄严耸立,据说这是俄罗斯仅有的仿照列宁真人同等比例建造的列宁铜像,身高 1.58m的列宁他如生前一样,微倾着身体、高挥着右手,仿佛在向广场上热烈的人群挥手致意,也像慷慨激昂地做马列主义讲演,逼真的神情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位伟人的形象。听说苏联解体后,许多地方的列宁像被拆除了,而在此地列宁依然受到人们地尊敬,只是这位依旧挥手的伟人再也不能指引方向了。怀着敬仰的心情,我在列宁像下留了影。
结束了白天的行程,廖导带领到家准备宾馆入住。途中他在接到一个电话后,一反常态地要把每个人的护照发给自己保管。我开玩笑的问他:发给我们护照,你就不怕人跑了啊?廖导解释道:国内旅行社告诉他,刚才有个导游的拎包被俄罗斯黑社会给抢了,包内装有全团人的护照,没有护照他们谁也回不去过了。这个团的麻烦大了……
刚才“没收”护照的时候,我心里对自己在俄罗斯成了没有合法身份的“黑户”、失去法律的保护而愤愤不平,现在真正把护照发给自己保管了,又对旅行社降低自身经营风险转嫁责任的做法而咬牙切齿。旅行社啊,是你把我们这些人带到国外来的,你有义务外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啊,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你是祖国的代表和我们唯一的靠山,到了关键时刻,需要你挺身而出来保护我们的时候,为什么反而HOLD不住啊?